近日
在江夏區山湖大道施工現場
記者看到
一條山水相依的綠色門戶大道
已現雛形
武漢首條專為小動物
修建生物通道的市政道路
山湖大道北接黃家湖大道,南至橫十四路,全長約12.4公里,雙向八車道,項目串聯沿線八分山、團結水庫、沙港水庫、紅旗水庫生態公園、龍王山等重要生態綠核,起點就在八分山腳下。
山湖大道項目區位圖。
武漢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山湖大道(金龍大街—橫十四路)項目負責人王斌強告訴記者,作為武漢南部海拔最高的“網紅”山,八分山以日出日落的絕美風景和豐富的自然生態聞名。“如何在修路的同時最大程度保護生態,是我們設計考慮的首要問題。生物通道的概念在公路、鐵路設計建造時用得比較多,青藏鐵路有33個野生動物通道,而山湖大道是武漢市第一條專為小動物修建生物通道的市政道路。”
生物通道效果圖,山湖大道隱入山體之間。
在山湖大道山林段八分山埡口,路基已基本貫通,未來兩山之間將建隧道供車輛通過,隧道頂部就是上跨道路的生物通道。王斌強說,山湖大道的生物通道專為鳥類及其他動物而設,“我們前期調查時看到過松鼠、兔子,農民說這里還有野豬。生物通道建成后,頂上覆土復綠,為山體之間生物的往返棲息提供廊道,保護生物之間的自然聯系,也降低生物穿越對道路通行造成的危險。”
除了這座上跨通道,八分山段還會建兩三處下穿道路的生物通道。王斌強說:“我在農村長大,知道兔子喜歡低洼的地方,擦著墻走。這種下穿道路的管涵難免會積水,我們設計時抬高了動物步道,小動物經過時不用蹚水。”
八分山生物通道段邊坡支護格構正在施工。
山湖大道是條新路,王斌強表示,工程師在道路設計時優化豎向設計,減少填挖高度,結合生態修復,最大限度減少對山體的影響。沿線隙地內現有的魚塘、藕池、溝渠和低洼地都盡量保留,我們將充分利用其建設海綿設施,實現雨水自然蓄存利用。
保障慢行
人行綠道直通八分山
除了道路設計,隙地景觀綠化工程也是山湖大道設計中極重要的一環。大道生活區一帶,施工正如火如荼進行,記者抬眼望去,桂花、樸樹、櫻花、銀杏、樟樹、三角楓、廣玉蘭……道路兩側的綠植豐富多樣。
路邊隙地綠化同步施工,多種樹木已開始栽種。
王斌強介紹,“我們選用繁花、春花、新優植物品種,按照玉蘭迎春、櫻花舞春、紫荊熙春、海棠望春的時間序列打造景觀特色。設計時充分考慮慢行交通,未來,山湖大道的綠道和八分山的綠道順暢聯通,通過優化斷面設計,保證連續、寬敞、舒適的慢行空間,引導市民綠色低碳出行”。
一年前還是山村野地的山湖大道開始有了城市氣息。記者發現,道路兩旁裝上的多功能智慧燈桿正是高新大道同款“玉蘭燈”。據介紹,這款智慧路燈不僅集智慧照明、環境監測、充電樁、運維管理等多種功能為一體,還預留了5G、車路協同等智慧設施接口。待未來相關條件成熟,依托綜合桿布局路側感知設施,植入智慧科技后,山湖大道可打造為江夏區第一條開放式車路協同、無人駕駛示范道路。
智慧路燈桿正在安裝。
據了解
山湖大道建成后
將成為江夏區連通
武漢市中心城區的主通道之一
極大提升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
與中心城區的通行效率